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穿成男主绿茶前妻后,她投怀送抱在线阅读 - 第336页

第336页

    何捷是个很斯文文质彬彬的男人,坐在椅子上正在看书。

    听得门被推开的声音,见霍明川面上笑着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家里来信了?”何捷笑了下,问。

    霍明川满脸自豪的说,“我媳妇儿的信,还邮寄了不少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何捷看去,果然,除了他手上拎着的一个包裹,在后面还有一个蛇皮袋子,里面装的满满的,看样子,东西还挺齐全的。

    何捷跟霍明川都是北城来的,但他们却不是一个军区内任职。

    但是,光从霍明川每周坚持给他老婆写信这个举止上,就可以看的出来,这个男人,是爱惨了他的老婆。

    他之前还微微觉着不屑。

    但现在,看到霍明川收到的东西,他反而羡慕了。

    他这都出来半年了,他那妻子,对她没有只言片语。

    “给,尝尝看,我媳妇儿做的肉干,这个是水果罐头,给你两个。”

    霍明川豪爽的将沈溪邮寄来的东西,拆开分给了何捷一些。

    “谢谢了。”何捷笑着接下。

    反手拆开油纸包着的肉干,他轻咬了一口,眼睛微亮。

    “还真挺不错,比我吃过的牛肉粒要好吃的多。”

    霍明川乐呵的说道:“这是我媳妇儿亲手做的,味道顶好。”

    蛇皮袋子也打开了,是一些果干,茶叶,还有两个蓝色的毛衣,丈母娘给织的。

    霍明川打开了沈溪给的信,看着信上的内容,像是一个个生活的场景就在眼前似的,男人心里暖的紧。

    何捷吃着肉干,看着霍明川……

    他突然想着,要不要也给家里那个,送封信,或者拍个电报,让家属给他也弄点东西送来。

    他不能光吃战友家属带来的食物。

    沈溪在信中给霍明川说,袋子里有几盒茶叶,他可以给战友,也可以给领导。

    霍明川素来不喜欢玩这些虚的,但老婆大人说了,他想着,随意送送,走动下,也无伤大雅。

    而且,这军校的校长,对他们北城来的这几个,也格外看重,休息的时候,还会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。

    送点茶叶,也能行。

    第270章 买下乡下大院子

    一晃,从春夏,到秋冬!

    这一年的光景,过的贼快。

    沈溪家三胞胎也都可以跑了,正是狗都嫌的年龄,到处乱跑,将外婆外公种的花,都给糟践了不少。

    但沈家二老,却格外的宠三胞胎。

    老早就说,要亲自给他们三个做启蒙。

    沈父小时候便是老秀才给做的启蒙,他对孩子的启蒙,看的很重。

    沈溪便由着父母亲来了。

    下半年,沈溪的课也比上半年还要忙,他们现在除了文化课,还要做实验课,实验课后要写论文出来。

    沈溪在实验课上,极为认真,老师教的都能完成。

    她还找了许多国外的资料,进行一些新元素的提取。

    十一月中旬的时候,周末的时候,沈溪趁着时间,去了一趟香山。

    老三和赵辉他们去过南方,将一些茶叶的市场也打开了,准备给供销社,或者商店内,做特供茶叶。

    这其中利润高,沈溪倒是挣了不少钱。

    加上之前一直倒卖蔬菜挣的钱,她手里的存款,其实不少了。

    不说万元户,但至少三五千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蔬菜利润小,但薄利多销,坚持做的话,还是能挣钱的。

    这些时日的开销,学费,以及给两方父母过年的钱,沈溪都单独拿了出来,剩下的钱,便都存在了空间内。

    她想用这些钱,在北城买两个四合院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的房屋买卖,都是私下买卖,四合院的价格也没后现代那么贵,沈溪手里的钱,足足可以买下两个四合院。

    而且,她还看好了东交民巷那边的一个小饭馆,打算等时机成熟了,想要接手来。

    南锣鼓巷那边有好些私人的四合院,据闻,都是清朝时期的皇亲国戚的住宅,沈溪想要买下来。

    以后可以做私房菜,或者民宿,都是极好的准备。

    却在这时,老三跟沈溪说了一个很大的消息。

    沈溪刚到香山的小院子里,发现院子里除了老三,还有原先的房东老赵一家。

    “老三……”

    沈溪将脖子上的围巾松了下,跨步走了进去。

    “嫂子,你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接到你的信儿我就赶紧来了,这是发生啥事儿了?”

    “赵大哥,赵大嫂, 你们怎么都来了?你们不是在城里工作吗?”

    赵家夫妻在城里有正式工,单位给分了房子的,加上儿子女儿也都在城里读书,他们就没怎么回来过。

    当初沈溪租这个农家院,也是一口气租了十年。

    白纸黑字,这房屋十年内的使用权,那都是沈溪的。

    “沈家妹子,我们今日来呢,特意让老三兄弟打电话让你来,就是想问问你,这个院子你买不,你要是不买,我们就要卖给别人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呢见你实诚也不瞒着你了,我们家亲戚在国外发财了,想让我们一家子过去。

    我们想着,反正这里也没啥人了,就卖了这里的房屋,去国外去投奔亲戚好了。”

    这里的老宅子是属于赵家的。

    而那国外的亲戚,则是赵大嫂娘家那边的。

    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