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回到古代做皇商在线阅读 - 第95节

第95节

    丢了公主的棒国,哪里能大张旗鼓的找人,连告示都没贴,只是在街头问着人,哪里能知他们的公主被卖到烟花之地。王爷倒是知道了,却没有告知棒国的人,他们能找到就找,找不到也怪不得他。至于那位公主会不会吃苦头,又关他什么事。

    棒国公主在大梁丢了的事,不知怎么的传到了寇国天皇的耳中,也不知哪根筋没搭对,天皇觉得可以联合棒国,打着向大梁要棒国公主的旗号,让棒国冲锋陷阵,他们可以伺机而动,若成功了,便抄了棒国的老家,抓了棒国君主,他们就可以白得大片大片的土地,若是失败了,跟他们又没有什么关系,大梁的怒火只会冲着棒国发。天皇觉得自己的法子,可谓是天衣无缝,便派使者前往棒国,说服棒国的君主。

    棒国的君主傻吗?这一代的君主可比天皇聪明得狠,待寇国的使者画完大饼后,棒国群主直接把人抓起来,他现在要做的是向大梁卖好,而不是与大梁为敌,大梁能把蛮人赶出草原,就能把他们赶下海,他宁可穷一点,也不想下海喂海怪。派来的使者被棒国君主直接送给了大梁,以期盼,大梁皇帝念他有功,把三倍改成以前那些,免了朝贡的事,他是想都不敢想。

    寇国天皇派出使者后,左等右等也不见传消息回来,只以为使者还没有说服棒国的君主,或是消息就在海上飘着,再等等就有信了。

    京城里,王修晋和李菻善准备着去王村的事,两人要带的东西不少,两人去梧县并不打算住王村的王家老宅,而是城里客栈留宿,王家的老宅虽在王修晋的名下,但毕竟姓王,王修晋入了李家门,并不代表老宅归了李家,王修晋若只带着孩子回去,住在老宅里倒不会惹出闲言碎语,但李菻善过去,在没有长辈在的情况下,住在老宅里,便会传出一些闲话,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他们准备在城里住下。

    把准备的东西列好单子,小厮便忙开忙着装箱,李菻善在一旁看着,王修晋还在想有没有落下什么,东西没收拾完,府里的管家走步匆匆的进了院子,“孙少爷,倐晋少爷,宫里的亲随到府里传信,皇帝让少爷即刻进宫。”

    两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,心里奇怪,最近京城挺消停的,官员们也都很安份,各地纷纷传来丰收的消息,即便有几个地方遭了灾,国库丰盈,帮着百姓度过灾年绝对不是问题,监察史押送银,粮,也不会出现贪墨的事。派出海的大船也和走不久,不可能这么快归来,四周小国,也都挺老实的,便是时不时闹腾刷存在感的寇国最近都很老实,没惹出什么事,他们一时想不出,皇上叫他们进宫所为何事。

    匆匆换了官服,两人到大门处便见到了候着的亲随,王修晋忙递过去一个荷包,亲随把荷包放进手袖里,小声的嘀咕了几句,王修晋挑了下眉,棒国三倍的朝贡没长教训吗?还往大梁送人。亲随只说棒国君主送来个人,皇上看了棒国君主的手书后便气得不行,直招他们俩入宫。

    王修晋和李菻善坐上马车,在马车上,王修晋把亲随的话转了一转,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,还得到宫里后才能知晓。

    进了宫,见圣后,两人才注意到,御书房里可有不少人,除了他们之外,文武的几位重臣全在,两人默默的站到靠后的位置,互相偷瞄对方,眼里都带了几分凝重。

    “把刚刚的信给皇商看看,看完后,跟朕说说,年底的船能不能多出两艘。”天子向文臣说完之后,又转向李菻善,把他叫到武将那边,李菻善之前写的那份攻打寇国的内容,虽有很多欠缺,但也过得去,此时正被一位将军拿在手里,一边指着舆图的对照。李菻善此时心里有了底,皇上动了怒,想要打寇国,而且不想等到明年。

    王修晋小心的接过信,快速的看了一遍后,脑子里只有一句话,寇国天皇的脑子被门夹了吧!居然想到这么脑残的招,且不说棒国能不能打过大梁,寇国天皇是怎么认定他的招,棒国君主就能同意,现任棒国君主的脑子虽然也犯抽,棒国人虽然常把这个那个算他们的,也只敢在有强大的靠山时扑腾,没了靠山,他们就跟孙子似的老实得不能再老实,如今美帝还没翻身,欧洲那边听着像是步入工业化,但具体什么情况,还要画个问号,但还不是世界老大,手也伸不到亚洲来。

    而只敢动动嘴皮子,暗戳戳在心里做美梦不敢付诸于行动的国家,绝对不会被人三言两语就跳出来做出头鸟,寇国天皇的脑子,着实堪忧。听说寇国王室为了王权巩固,不单单会近亲结婚,还会亲兄妹结合,也不知是真是假,若是真,出了个智商堪忧的天皇,也不是不可能。

    把信,小心的折好,王修晋才小心的回答皇上的问题,船坊想要在年底前多出船的可能性不大,不过年底下海的船比起之前的船有很大的改进,船上有攻击的武器不说,船头和船尾是能打开的,也就是内舱里可以装载大型的物件,比如说在陆上用的大炮。

    “便是这样,大炮笨重,搬上抬下,也需人力。”

    “马车能跑,除去马的因素外,便是有两个车轮,炮也可装两轮,这样便省去了人力搬抬,推着走不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及,是及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赶些工,年后可再多出一艘船?”以现在的几艘船,再加上王修晋说的运载船,想要打下寇国不难,不过皇上仍惦记着要把岛炸沉,便是把岛上人赶下海,皇上都觉得不爽,没了那个岛碍眼,他才觉得舒服。

    “臣以为,此岛需留。”说话的是带兵打仗的将军,他看了上次出海的人带回来的舆图,觉得寇国地势相当微妙。

    “哦?”天子的语气相当不好,看向将军的眼神变了又变,将军顶着压力把寇国的地势讲明,又加了一些个人的想法,好在御书房里的文臣没有溜须拍马的,不然肯定会有人嘲笑将军的忧虑,然后吹嘘一翻大梁如今是何等的盛世,海外的人如何低等,说不定还会给这位耿直的将军扣上一些罪名。

    天子听完将军的话后,觉得有些道理,天子一生没带兵打过仗,但对打过仗的将军言论还是极其信任的,看着舆图,越看越觉得将军的话没错,岛得留着,不过要怎么留得好好想想,但打,还是得打,上次战船过去放炮吓他们,都没让他们学老实,不打到他们痛,他们是不会学乖的。

    王修晋替刚刚开口提出反对意见的将军松了口气,他还真担心皇上因为没有顺心意,而干出什么事,又纠结真若是出了什么事,他要如何帮将军说话。

    第297章

    把寇国打沉和打下寇国后殖民是两个概念, 天子看寇国不爽。连看寇国的岛屿都不顺眼,不过也清楚, 寇国的地理位置对于大梁来说重不重要,放弃了前者, 天子心里的不爽无处发泄, 便让主攻擅长水战的将军, 攻下寇国后, 把寇国王室及权贵的九族全都赶下海。对皇上的要求,自然没有人反对。

    王修晋站在父亲的身后,偷偷在心里翻白眼,寇国一共才多大点地方, 多少人口,把这些人都赶下海, 估计寇国也没啥人了。对此次出征不是李菻善帅军, 李家和王家都没有人跳出来反对,李菻善也没有失望,他本就年岁不大,李家又不擅水战, 揽下主攻才是有病。王修晋巴不得跟李菻善扯不上关系, 但凡是战征就没有不死人的,即便有强大的武器, 也会有伤亡的存在。

    王修晋总认为自己做足了军人家属的准备,但心底仍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在意,他可以全力支持李菻善的一切决定, 却仍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奢望,能活着相守,谁愿意生死别离,他再坚强,他再男人,他再勇敢,再如何如何,没了那个可以相伴之人,便是想想,都会觉得心痛。王修晋从不觉得他和李菻善之间的感情有多山盟海誓,有多轰轰烈烈,反而是跳过了爱情的亲情,相濡以沫。

    回王村的事,因寇国之事耽搁了下来,派人送了封信过去,王修晋又去了船坊,李菻善虽不是主攻,却也要忙把新训练出的水兵转交给此次的主帅,且他还要随时做增援准备。此次主帅便是之前提意留下寇国的将军,将军对李菻善有点愧疚,此次进攻顺利,一举拿下寇国,他便觉得是抢了李菻善的功,他看来李菻善写的战略已是极好,而且李菻善对战船比他了解的仔细,若无意外,但是李菻善带军,也能拿下此处。

    将军在拿了帅印后,便直奔李家,向李菻善表达歉意。李老将军相当和善的见了将军,和将军交谈甚久,将军离开后,李老将军在书房里负手而立,嘴角泛着笑,随即又摇了摇头,此人攻下寇国之后,怕是会被扔到寇岛长年驻守。以天子的小心眼,怎么可能会让一个跳出来反对他的人,在眼皮低下晃。

    王修晋在船坊的第五天,主帅便带人匆匆而来,王修晋介绍了船坊的管事并带其上了大船转了一圈,在建的大船因为各种原因,不能登上一观,主帅也没生气,反而觉得王皇商特别有气度,他来之前已经做好了被难为的准备。哪想王皇商不但没有计较,反而特别仔细,很多细节都没有落下,让主帅很是汗颜。

    王修晋倒不知主帅想什么,若是知道了,大概也不知要做何反应。和主帅把船的事都说明之后,王修晋便所余下的事情交给了主事,便匆匆赶回京城。刚到京城,还没等坐稳,便被肖亲随请了去,目的就是移动的炮台,大船有多高,有多长,能装下多少炮台,都需要和王修晋商量。

    还没来得及和小爹问好,就见小爹被人请走,雅昶嘟着嘴,心情很不好。然后便去练武房,耍了两套拳才觉得心情舒畅。

    晚上,王修晋刚回到府里,李雅昶便抱着枕头站父亲和小爹的屋前,他要和小爹一同睡。李菻善挑了挑眉,王修晋哭笑不得,连连保证最近都不会离开京城,才把固执的儿子哄回房。也不知儿子像谁。李菻善看着儿子的身影,他觉得有必要和儿子好好沟通一下才行。

    忙忙碌碌,转眼便到了年底。船坊传来了好消息,两艘大船可以下海试水,肖亲随压送第一批炮台过去。另一边奉安王修柏接到圣旨,大船将拟试登陆作战练习,需要百姓配合,在此之前需彻查奉安百姓,是否有穿寇国细作。

    在众人忙碌的时候,王修晋也没闲着,和王掌柜核对一年的收入,又是一箱箱的银钱抬进府,王修晋觉得有必要和皇上商量发行统一纸币的事,年年一箱又一箱钱,让他很是睡不好觉。钱分了成两部分,一部分自用,一部分送进宫。若不是因为要打仗,原本今年王修晋是不准备捐银子的,轨道车的投入可不少,虽说木制自行车还算是卖得火,但轨道车投入的钱可不是小数,朝廷不给钱,就算他再能赚钱,也抵不住入不敷出。

    钱送进宫,王修晋算是了了件心事,却不知因他捐银一事,朝廷里的官员是对他直磨牙,明明国库颇丰,为何还要捐钱刷存在感。可算来,他们要怪,也怪不到王修晋头上,应该怪跟风同抽的官员。

    天子在早朝的时候,把皇商捐银一事公布,并对王修晋很是夸赞了一番,随后一些官员纷纷出列,表示他们愿略尽绵薄,这些官员有文官有武将,官品都不低,品级低一些的官员,本没打算捐钱的官员,看着同僚纷纷出列以捐银表忠心,自己若是不抽就显得与众不同,便硬着头皮跟着跪。天子大悦,便让户部尚书亲自记录,并且要立功善墙,将捐钱的官员名和捐的钱数刻在上面。

    退朝后,一些官员便开始磨牙,他们跟着风跪下,却没有想过要捐多少钱,这下要刻入功善墙上,捐得多了,会不会被怀疑贪了墨,捐少了,又怕皇上不喜,两难。

    王修晋听着“功善墙”三字,差点没笑哭,皇上这招也够狠,便是现在皇上杀了不少贪官,仍是有人胆大,皇上不是不知道,只是寇国吸引住了天子所有的注意力,便先放放这些官员,待再养肥些再宰。王修晋怀疑皇上立“功善墙”是有意为之,就是让点点那些吃像不是很好的人,把吃下去的吐出来,若不然,待寇国之事解决后,便要收拾这些老鼠。

    在海上试船的主帅,带着水兵试了古代版的“抢滩登陆”,与岩上的士兵进行了一次“拼抢”后,大喜,连忙上报朝廷,对大船,还有士兵的行动力,火炮的移动速度等等,晕行了全方位的夸赞。停留在奉安的这段时间,主帅听闻皇商为征战寇国,捐出半数身家后,无比感动,给府里去了封家书,命家人同捐出半数身家。

    王修晋听闻,心中感慨万分。皇上也被主帅的行为弄得无奈,命户部只收一成,不可多收。又给主帅去了一道圣旨。

    四皇子最近常往将军府跑,此次征战寇国,他亦要同行,虽不是主帅,却也挂了副帅之名,往李家跑是讨些策略,不想被人看不起,现在恶补些常识。王修晋对此只能在心里偷偷翻白眼,要说四皇子平时在宫里也常到御书房开小罩,批政,赚钱都不在话下,偏偏对军事是怎么点都点不透,但还能时不时的说到点子上,让皇上又气又无奈。

    水战,李家众人并不精通,策略是李菻善写的,便由李菻善给四皇子指点,李菻善的策略算不得有多好,主要是占了对大船的了解,上过大船后的主帅,把李菻善的策略改了又改,将大船的作用发挥最大化,而策略,除了主要目的没变外,从出海到发起攻击等等全都变了样。

    李菻善能给四皇子指点的也就是仔细解说大船,四皇子听得眼睛亮了又亮,他军事能力差,但也能想像出大船的攻击力有多高,有这样的存在,造出几十艘停在海边,吓也能吓跑图谋不轨之辈。在听到李菻善对天上的忧心后,四皇子也随着担忧起来,回到宫里还把忧虑之情说给父皇听。

    天子对皇儿很是了解,他觉得皇儿了忧虑绝对不是自己想出来的,问了几句便套出了话,天子点着桌案,没有说李菻善的异想,他了解火炮的威力,如果真有人把火炮从天上扔下来?那么绝对是逃不了的,要如何在天上加一层抵挡之物,天子需要寻文武大臣好好说说。

    海边相继结冰后,人们开始准备过年,最近几年京城的过年气氛特别的浓,百姓手里有银子,买起东西一点儿都不心疼,到了年根,似乎都跟散财似的进行买买买,扯布做新衣,割肉包饺子,漂亮的首饰给家里的那位添个喜庆,各种小吃点心给孩子们尝个鲜。求写喜庆对子的桌前排了不少人,王家粮铺门口不远处便有一处写对子的摊子,比起别处的长很多,还有人陆续的往这边赶,一些百姓打听清楚后,悔得直拍大腿,“昨儿我花了五钱买了副对子,若知新楼的小先生们今儿派送对子,就不花钱买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也说是小先生,怎知他们写的就比你买回去的好。”王修晋站在铺子门口听到这话,便笑呵呵的接了一句。

    第298章

    懊恼多花钱的人, 回头打量王修晋,又抬头看了一眼王修晋站的铺子, 一时之间猜不出这人是什么来历,回话的语气里透着几分小心, “这位老爷可不能小看了这帮娃娃, 他们从出生就带着福气。”

    “此话怎讲?”王修晋有些不解, 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。

    “若没福气, 怎么能生在贵人府上,便是庶出,也比平头百姓高上一等。”说话的男人给出的答案让王修晋觉得有趣,却又觉得很有道理。男人见王修晋没有接话, 又开口道,“老爷莫要小瞧了这些娃娃, 不说他们的出身, 单是他们读的学堂,便是京城的这个……”男人做了一个手势,“听说那里的先生教的东西与旁处不同,别具一格, 教出来的学生, 虽不参加科举,但不论是学识, 还是其他方面,都能压过其他的学堂,可惜学堂不对外收学生。”男人的遗憾不像是装出来的, “若是对外收学生,便是束脩再高,也要把儿子送去读书。”

    王修晋从不知他的学堂在外面的评价这么高,和男人又说了几句,便被伙计请进铺子,当用午膳了。男人看着王修晋的身影发傻,刚刚那位是粮铺的东家,那,那,那不就是大梁大名鼎鼎的皇商。男人吓得腿软,回想着自己刚刚说的话,似乎并没有说什么得罪人的话,才吐了口气。

    晚上回府的时候,王修晋把和陌生人谈学堂的事向李菻善说了遍,“要不,对外开个学堂?”王修晋卢把未来那套小中高大的教学搬到大梁试试,由浅入深,但想想,此法不太可行,古人到学堂学得东西,全都是为当官打基础,有些书里的观念,在王修晋看来,有点三观不正,好孩子学完后,也能一点点的变成让人咬牙切齿之辈。

    “先生从哪里请?”李菻善问的问题相当直接,若是教皇室子孙的先生去教寻常百姓家的,皇室绝对不会同意的。

    王修晋顿住,无法回答李菻善的问题,先生是个难题,从外面招先生,不是所有的先生能够接受新楼的思想,再办学堂的提议还是算了吧!

    年前要忙的事不少,一直到年三十的宫宴,也没得闲下来。今年皇上虽是开了宫宴,却不是谁都能参加,受邀的大臣个个低调,没能参加的,则是提心吊胆,猜测着是不是被皇上厌弃。王家,李家,王修晋依旧是宫宴的常客,今年宫宴的吃食并不奢侈,也没摆在花园里,而是大殿内。热烘烘的地龙子,配上歌舞表演,缓慢的音乐声,让王修晋偷偷的打着哈欠,再敲敲打打一会儿,他怕是会睡着。

    各属国纷纷出列道着吉利的话,其中就有棒国和寇国。寇国的使臣面色不太好,他一个月前就到了海城墙外,却在前天才赶到京城,进京的东西,除了贡品之外,银钱只够来去的住宿钱,多一点儿都没让带,进宫的打点钱,想都别想,到京城,因为是最晚的使团,住的地方可想而知,以前总嘲笑别的使团住在阴冷之处,现在轮到了他们,他们倒是想换个好点的地方,奈何身上没钱。

    去送贡品,接待的官员也不再是以前小官,而是一个识字的杂役,对了单子上的东西后,多句话都没有,直接轰人,还嘲笑他们给不起供钱,没有人愿意接他们的活计,离开前还对着他们吐了口吐沫,寇国何时受过此等待遇。

    今日宫宴,在宫门前受侍卫刁难,等到他们入席,被安排在角落,出来向上国国君拜新年,等封赏,别的属国都有了,连得罪了上国皇帝的棒国都得了不少的东西,而他们像被皇帝遗忘了似的,连提都没提,心里有诸多的不满,却不敢开口,上一位使者的下场便是个例子,过来的几位使者,个个装鹌鹑。

    王修晋听着身边的官员说着哪个是寇国的使者,又说寇国使者今年拿的东西比去年少,“听说公主跟着过来了,被拦在海上,硬是没让上岸。”

    “说是那公主长得跟鬼似的,白刷白,嘴上就两点红,眉毛特黑,颊上点了两个红点,一身白袍,人不人鬼不鬼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

    “我家有个远房亲戚在那边做个小吏,前些日子,他家婆娘过来给内子送年礼,不知怎么提起了此事。”

    王修晋听着两位官员的话,脑子里想到寇国人化妆的样子,还真是跟鬼有得一拼,想到这儿,王修晋不由得轻笑了一声,李菻善坐到王修晋的身边,自然听得清楚,握着王修晋的手,轻拍了一下,王修晋挑了下眉,压下笑意,他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关于寇国妆容的说法,据说是从大唐传过去的,至于为何传到寇国后,变成那个样子,说法不一。其实比起寇国把学来的东西,衍化成自己的,棒子国硬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,更让人恶心。

    宫宴结束后,王修晋裹着披风和李菻善并肩往宫外走,走没有百步,大殿内突然传出连连惊叫的声音,众人全都停下的脚步,纷纷转身往大殿跑。待进了大殿,便见侍卫分别押着棒国和寇国的使者,棒国使者脸上怖满了凶相,寇国使者则像是个受气包一样缩着。若是不是满朝官员都对寇国不喜,进来之后,入眼便会觉得寇国使者受了棒国的欺负。

    “发生了何事?”刚刚随父皇离开的四皇子又折了回来,看着被侍卫押着的人,对寇国和棒国,四皇子都没啥好感。

    “禀四皇子,两人刚刚打起来了,寇国使者语言挑衅,棒国使者如同得了狂疫症,扑到寇国使者身上便要咬。”参加宫宴,怎么可能让人带刀,且两位使者怎么看都像是文人,语言吵不过,打架也是花架子,便下口咬。

    四皇子挑了下眉,两国的使者可真是牛掰,在别国的大殿用“嘴”打架。“今日不宜见血,且先拖下去关着。”

    “臣……”寇国使者想要开口求饶,他怕被关之后,再也出不来。前车之鉴摆着,他哪里体验一把,都怪自己嘴欠,继续做鹌鹑哪里会有此事发生。奈何他想求饶,也得看看侍卫允不允,刚冒出一个字,便被堵了嘴。

    王修晋和李菻善站在人后,听了处理,便退了出去,至于两国使者为何吵闹,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,他们要回家过年。

    将军府红灯笼高挂,家里人人穿着喜庆的红衣,地龙子的火引得旺,屋里暖洋洋的,王修晋和李菻善退去官服换了身衣服后,便往老爷子的院子赶。一家人聚在一起扯着闲话,一同守岁,待到子时,吃着饺子,磕头拜年,老将军看着跪在眼前的三代人,不停的道着“好”。

    这厢年拜完,也都吃了饺子,要各回各的院子,便听到丧钟的声音传出。喜庆的气氛全无,米掌柜数了次数后开了口,“后宫哪位贵人去了。”

    大家心里都有了底,去岁皇太后的身子就不好了,熬了一年,年前身子骨大好,哪想不是病好了,而是回光之照。管家忙叫下人把红火的灯笼撤下,换上白灯笼。府里从上到下的人,全都换上素衣,后厨的肉也得收一收,估计一时半会儿不能吃。

    大年初一的一大早,宫里便出两道圣旨,一道是太后去了的守孝,另一道则是攻打寇国和棒国。皇上因太后去了而迁怒棒国和寇国。

    王修晋忙着给李菻善准备出发的衣物,李菻善虽不是主帅,却也挂了职,皇上下旨要打,在这个时候,没有人敢跑过去说反对的话。雅昶抱着父亲的腿,一脸坚定的表示,他要跟着父亲上战场。王修晋揉了揉儿子的头,连武器都拿不起来,还要上战场,去凑数吗?

    李菻善倒是拍了拍儿子的肩膀,对儿子的提意很欣慰,李家的儿郎自当经杀场洗礼,才算是真正的李家人,王修晋对李菻善的言论翻了个白眼。

    整好行囊,李菻善向祖父道别,李老将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,嘱咐了一些注意安全的话,便让李菻善去跟大儿道别。李菻善还没迈出去腿,管家匆忙的跑了进来,“老太爷,二老爷带着一家子回来了!”

    “老二回来了!”老将军站了起来,伸着脖子往外看,李菻善扶着祖父往门口走。

    在另一边院子里的王修晋自然也听到了管家的声音,听到二叔一家回来,也很开心,给儿子整了整衣服,便要拉着儿子往外走迎迎,哪想儿子避开他伸过去的手,“小爹,我已经长大了,不能拉着。”

    王修晋看着儿子一本正经的板着小脸,眼里满满的认真,强压下嘴角,不露出笑脸,儿子怎么这么可爱。

    第299章

    李家二老爷归来, 给家里带来不少喜气,二老爷是因换防, 带着一家子从南边归来,会在京里休整一顿时间, 然后再等皇帝的派遣。此次换防, 以前驻守边关的大将基本全都回京, 下一次下派将, 估计要等到攻打寇国之后。

    李菻善因为二叔的归来,晚了一些时间去往军营,临出府时,二老爷不停的嘱咐着大侄子, 看得一旁大老爷直眼气,菻善是他儿子, 他却一直没机会嘱咐上几句。米掌柜暗暗翻白眼, 这会儿知道心疼儿子了?早干什么去了,李菻善是个孝顺的,甭管是因为老太爷,还是因为名声, 表面上绝对不会让人挑出理来, 至于私下里李菻善怎么想,没人能猜得到, 若是要以己渡人,就以前外子办的那些槽心事,估计心里怕是会存有怨言。

    王修晋和雅昶一直将李菻善送到军营外, 才依依不舍的道别,雅昶看着父亲,握着小拳头,向父亲保证,在父亲回来之前他会保护好小爹。王修晋笑了笑,想要摸摸儿子的头,却被儿子躲了过去,让王修晋有些小失望。不知是不是跟在父亲身边久了,他觉得儿子越发的向小大人发展,不能摸摸,抱抱,逗逗儿子,觉得特别的失落。

    目送李菻善进了军营,王修晋才和儿子一步三回头的上了马车,也不知李菻善这一去要多久,打仗永远是变数最大的赌博,便是强强大的军队,也不敢说在没有人员伤亡下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,只盼着李菻善能够平安归来。

    雅昶握着小爹的手,“父亲定会平安归来。”

    王修晋看向儿子严肃的小脸,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什么,想要摸摸儿子的头,又想到之前儿子一本正经拒绝的样子,不由得嘴角弯弯,“一定会平安归来,所以,雅昶啊!要认真的练拳,要快快的长大,长高。”王修晋本想说如果晚回来就帮小爹收拾他,但想到这个时代的思想,是不能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,只能把到嘴边的话咽下。

    雅昶奇怪的看着小爹,心思一动,大约理解小爹的意思,用力的点头,大约是用力有些过,抬头时,撞到车壁,“嗷!”一手忙去摸后脑勺。

    王修晋强忍着笑,伸手摸摸儿子撞到的地方,一边揉一边说,“摸摸毛,吓不着。”

    “小爹,我没吓到,就是有一点痛。”雅昶瞪着眼睛,不让因疼痛而本能含出的眼泪落下,却不知含着眼泪的水汪大眼,说着“不”的小模样别提有多可爱,让人想要伸手掐捏揉揉。

    王修晋觉得儿子太萌了,却不能揉捏,太可惜了。因李菻善离开而有些伤感的心情,被儿子治愈了,给儿子揉头,顺便摸了摸,看着儿子纠结的小模样,王修晋的的心情越发的好了。

    送走李菻善,王修晋也没闲着,他要忙的事太多,虽说现下国库不缺粮,但仍是要准备一些,以备不时之需,谁知道管军粮的人会不会整出什么幺蛾子,除了粮之外,还有成衣和鞋子,至于武器,王修晋就无能为力了。

    王修晋收粮囤衣一点也不低调,自然被有心人士注意到,然后御案上便多了道折子,更有甚者在朝堂之上告了御状,直指皇商要借此机会哄抬粮价,民以发不义之财。只是告状之人话还没讲完,便被皇上叫了侍卫廷仗二十,并明说,王皇商此举是他同意的,至于为何,何不问问户部。

    被点名的户部尚书直接趴到了地上,连连告罪,心下恨得不行,在心里问候了告御状的祖宗十八代,这帮人纯属是吃饱了撑的没人事干,跑到皇上面前刷存在感,你刷就刷到点子上,没事说什么皇商,傻了吧唧的,不管此事皇上知不知道,此时都不会拿王皇商如何。这些个不长脑子只长肉的蠢货,还累及他跟着遭殃,户部尚书恨不得一口唾沫,把告状之人淹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