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零五章:鞭长莫及
书迷正在阅读:教你坑死主角、喜报,长老跑路了、清穿大福晋、我就是这样女子[清穿]、非人未婚夫总是追求我、白月光下岗做替身、网游之暗影舞贼、见鬼(hhh)1v1sc、傀糖—魔道祖师薛洋同人文、末世之人鱼传说
新官上任的东厂提督王德化和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刚走,王承恩进来请示皇帝。 那是楚楚今天下午来紫禁城串门子,遇见了坤新公主,高高兴兴告诉她东平侯信守承诺,准备接她去候府小住几天,届时东平侯会再次带她逛步行街去游乐场玩耍。 得到这个消息激动不已的小坤兴立刻去求告母后允许。 皇后原则上同意楚楚明天来接坤新公主,特意派人来请示皇帝。 当时东厂和锦衣卫的头子在御书房议事,王承恩把话记下了,此时来回禀。 见黄家又要接自己的女儿出宫玩耍,认为不妥的皇帝又觉得此时拒绝有可能挫伤了东平侯的善意,只得同意了。 坤新公主在一群人簇拥下出了紫禁城住进候府,黄汉抽时间带上一大家子陪着她玩了整整两个下午。 郑秀娥、楚楚已经多次跟着夫君逛街虽然高兴还不见得如何兴奋,年纪最小还没有圆房的妾室徐妙茹欢喜得满脸飞霞,一路上都在跟坤兴玩捉迷藏。 后来坤兴乐滋滋在楚楚陪伴下来到牡丹阁大学堂学习汉语拼音。 小孩子正是学习的年纪,坤兴公主又无比聪慧,又有一左一右坐在她旁边的徐妙妍、徐妙茹两姐妹烧小灶,坤兴用了仅仅不到一月时间就学会了拼读。 她喜欢黄汉的教学方式,喜欢听故事读新学,不肯立刻回紫禁城,一直到腊月十五母后派王承恩来接公主回宫,小坤兴才依依不舍走了。 这段时间和徐妙妍姐妹朝夕相处,也是两姐妹亲自照顾饮食起居,坤兴和姐妹花有了感情临别之时泪眼朦胧,一定要她俩经常进宫去看看。 黄汉送了坤兴一套刚刚加入汉语拼音的新教科书和许多好东西,黄汉甚至于想开金手指做一辆小号自行车送给她玩耍。 时光荏苒眨眼间又是新的一年,有了诸多“红旗军”将领得到实授,憨子在山海关终于完成了排除异己。 现如今奇兵营、援兵营、游兵营、两个守备营和龙武水师完全是“红旗军”人马,兵额两万五千齐装满员。 黄沂州的宁远兵马加上协防的薊镇援兵营、游兵营兵额有足三万,宋鹏飞、王展鹏等等负责的金州人马报上的兵额只有一万五千,但是加上水师兵力,实际人数已经突破六万。 “红旗军”战列舰越建越大,现在的旗舰已经是拥有百门火炮,排水量达到两千吨的“九里台”号。 一千吨以上至两千吨排水量的战列舰还有七艘,如此大战舰,乘员水手、炮手和水师陆战队等等乘员高达七百余,这就意味着八艘战列舰上就有六千人。 乘员三四百、两三百排水量在五百至一千吨的中型战列舰如今有六十几艘,乘员五十人以下排水量不超过一百五十吨的小型战船多达五百几十。 其中有一半小吨位战船在长江执行巡逻、护航任务,他们也多次进入鄱阳湖、洞庭湖打水贼。 “红旗军”实际控制的薊镇兵额只不过两万五千,全给水师还差一万多。 朝廷即便点验证实了现有兵额也不可能予以承认,还会暴露了隐藏在金州和青泥洼、旅顺口的实力,因此接近五万正兵都靠体系内提供军饷,完全跟朝廷无关。 黄汉现在要给小五万将士们发饷,还要贴补七万山海关、薊镇、宁远三个总兵官下辖人马的最少五成粮饷,还有高达六万卫所军的装备和补助费需要用银子。 一年所费需要军饷不低于三百八十万两雪花银,需要粮食九十万石左右。 还好海贸外加打流寇、打后金军这两年收入不错,体系内各行各业的营收也好于预期,税收几乎是每年倍增,完全能够支撑得起。 良性循环的好处立竿见影,体系内人口达到二百余万,有三十几万户,人均拥有土地五亩。 平均三个家庭就有一户有兄弟、子侄是“红旗军”正兵。 这个家庭不仅仅从屯垦或者做工得到足以养家糊口的收入,每年还会多出三五十两银子军饷、军功赏的收入,经济条件可见一斑。 体系内购买力强大故而商业繁荣,这又创造出大量的工作机会,三产得到了良好发展。 黄汉在京师主导“崇祯大字典”的编纂收获了好大名声,许多原本针锋相对的御史、给事中纷纷偃旗息鼓,因为这些人担心被读书人骂得臭不可闻。 无他,东平侯出巨资编书意在惠及普天之下的读书人,此时给东平侯泼脏水,岂不是公然挑战整个士林。 况且自从来到京师,黄汉放弃了兵权安心做个逍遥侯爷,成天教书育人做学问,此时还跟有大功于国家的东平侯对着干难道是得了失心疯? 貌似编纂“崇祯大字典”大大改善了黄汉跟文官集团的关系。 如文震孟、温体仁、钱士升、张凤翼、侯询、薛国观、刘宇亮、孔贞运等等大员都经常来怡春院看看进度,慰问在忙碌的士大夫、仕子们。 这些身居要职的文官来怡春院都无一例外会留下吃饭,都会跟东平侯天南海北聊一聊,目的自然是增进了解。 年底,崇祯特意派遣王承恩、曹化淳来看望东平侯,给了不少赏赐,皇帝的态度群臣都明白了,知道东平侯只要不再领兵,荣华富贵和恩宠那是少不了。 曹化淳这段时间忧心忡忡,潜伏在锦州的锦衣卫传回情报,言辞灼灼祖大寿准备献锦州投降建奴,监军高起潜已经认了奴酋为新主子。 如此大事曹化淳哪敢擅专,立刻回禀皇帝,可是崇祯先是眉头紧锁,接下来又是长吁短叹一番,没有给予指示,貌似皇帝束手无策。 也难怪,鞭长莫及啊!调祖大寿回京师已经颁旨三次,人家置若罔闻。 派兵去围剿?派谁去?谁敢去?朝廷也腾不出手派几万人马去围困锦州。 况且祖大寿既然是叛国投敌,那么建奴岂肯坐视大明人马来锦州平叛? 最后变成锦州的祖家军联合后金军打来到锦州平叛的明军,恐怕有超过十万人马也未必能够吃得消被祖家军和建奴夹击。